对房屋建筑防水工程施工技术的阐述

浏览:1357次

作为一个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工程技术,对建筑防水功能的建设直接影响。在大型建设项目,建筑渗漏成为一个最重要的质量通病,应密切注意施工人员。外墙外保温技术随着建筑节能要求的提升而在大多数工程中得到应用,导致雨水渗漏问题在外窗收口部位的外保温中也逐渐形成,沿着保温的收口部位,雨水会逐渐向保温的空气层内渗漏,最终逐渐进入室内。

 

1某小区建筑外墙防水施工控制实例分析

 

1.1渗漏常见部位

建筑外墙的防渗漏主要集中在混凝土墙体与砖墙交接处;爬架预留孔洞;穿墙钢管孔洞等薄弱部位。

 

1.2防治措施

1.2.1施工主体阶段

确保混凝土配合比、钢筋保护层厚度以及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标号等符合施工设计和规范的相关要求。在施工中,施工人员必须确保混凝土自身结构振捣的密实度,避免冷缝的出现。对主体外墙而言,施工人员应按照时间对其披挂麻带进行养护,保证混凝土的表面不会出现裂隙。

 

1.2.2建筑外墙的砌体与抹灰

砖砌体必须采用双面勾缝,水平缝与竖上缝需控制在15mm,不可形成盲缝,从而隔阻渗水通道。墙面抹灰施工时,必须将第一层砂浆抹平、压实,从而确保抹灰层的毛细管被切断,同时还应在砂浆中添加适量的聚合物,实现其防漏、拒水、防渗等功能的提升。

 

1.2.3临时脚手架穿墙孔洞与外墙面爬架孔洞

应用水将其冲洗干净后在孔洞中填塞添加膨胀剂防水砂浆直至砂浆溢出后将其抹平。对于漏出墙面的预埋件、铁件等,用添加防水粉的水泥砂浆抹平。对于外墙穿墙管道的主管、套管等用添加膨胀剂防水砂浆填塞。

 

1.2.4施工完成后的检测

建筑外墙的防水施工建设完成后,工作人员应使用高压喷淋的方式对其进行检测,确保其防水施工的成功与否。若有渗水、漏水的现象出现,则应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2外墙外保温的外窗收口部位的防水施工

 

通过研究分析,该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保温收口位置有薄弱的现象存在,若未能有效控制施工质量或无法合理保护成品,则会导致渗漏问题形成,但仅仅运用提升施工质量意识及成品保护意识来对渗漏问题进行解决,会有较大难度存在。由于通过时间的发展,该位置一直都处于隐患状态,运用分析及实践,认为在对主体结构进行施工时,采用混凝土在外窗四周进行凸出边框的浇筑,使凸出厚度与设计的保温层厚度相符。将该方法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案进行应用。上述方法的运用是在外窗的收口部位对外墙保温进行了一个环箍的设置,实施加强处理,避免由于该处破坏导致渗漏现象的形成。

 

3预埋件及套管的预留位置的防水施工

 

目前建筑工程中,都会在地下对各种管线实施埋设,通过地下室外墙穿入建筑物并与室内接入,使得地下室外墙上的预埋件及套管的留置数量也逐渐增加。由于该部位位于地下室,特别是具有较高水位的区域,最常有渗漏问题形成,因此对该部位实施防水处理时,能够有效地防治渗漏现象形成。

3.1导致渗漏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

3.1.1未能对穿墙管道实施止水环的焊接、未能对防水套管进行使用或存在不佳的焊接质量。

3.1.2在施工过程中,预埋的金属件、穿墙套管以及模板安装设置的穿墙螺栓都会有局部漏焊或夹渣严重的问题存在。

 

3.2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存在,在施工过程中应运用有效的措施进行操作

3.2.1运用防水套管在混凝土结构的穿地下室外墙的管道位置进行设置,对止水环实施认真焊接。套管预埋并对止水环进行焊接的做法如下:将钢管作为套管,使其长度与墙厚相等,具有撑头的作用,使模板之间的尺寸得到保持。在套管上将止水环进行满焊严密,支模时,应将对拉螺栓从预埋套管中穿入,实施模板拉紧固定的作用。在拆模后应抽出螺栓,运用沥青麻丝或防水密封膏对套管和管道间进行封堵密实。运用垫木的方法在套管两端进行应用,在拆模时应与垫木同时进行,除了对套管实施密实封堵之外,还需要封实两端垫木留下的凹坑。

 

3.2.2对止水环焊缝的检查进行加强,在满夯的条件下,应逐个对焊缝实施敲击检验。对于不合格的焊缝应在补焊处理后方可在施工中运用。采用止水螺栓在支模的穿墙螺栓中进行设置,在螺栓端头对小木块实施预埋。当混凝土满足一定强度之后,即可剔除预埋的小木块。当小木块剔掉之后,在产生的凹槽内对穿墙螺栓进行截去,运用膨胀砂浆对凹槽实施补实处理。

 

4地下室的施工方式

 

4.1地下室渗漏产生的原因

4.1.1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导致结构形成局部缺陷。例如:由于沉降不均导致底板开裂问题、不均匀沉降导致墙体受力改变形成开裂的现象,都会有穿水通道形成。

 

4.1.2不合理的后浇带施工缝及沉降缝设置导致漏水问题出现。根据地下室大小、平面形状、深度、周围土质、地下水压力对建筑的后浇带施工缝及沉降缝的后罩方法进行确定,不合理的结构造型、用料不当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都会导致该部位结构有漏水现象形成。

 

4.1.3柔性防水保护层的损坏或变形都会导致防水层局部有破坏现象形成。通常情况下,地下室的柔性防水层在结构混凝土形成后运用外防外贴法进行施工,其优点是柔性防水层能够与结构混凝土实施较好的结合,目前运用较多的是在防水层外部实施砖砌保护层设置,当地下室有较大下沉出现或实施回填施工时,会使防水层外的砖砌保护层有变形断裂或振动出现,导致防水层有局部破坏现象形成。

 

4.1.4地下室施工过程中的排水不当。具有不足的地下水降水深度,在结构混凝土成型初期,地下水向结构混凝土过早浸入,导致结构局部出现防水失效的现象。

 

4.2提升地下室防水的施工技术,促使地下室防水的效果得到保障
 

4.2.1将地下室防水工程的复杂性认识得到提升,参照“预防为主”的方针,实施全过程的严格控制,形成良好的防水工程。从地下室漏水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地下水防水相联系的结构、建筑构造、防水材料以及施工等各方面有所涉及,在设计、材料及施工各环节进行分析,促使防水效果得到有效保障。其次,由于地下室防水工程的修复有较大难度存在,即使漏水后进行封堵成功,也仅仅是刚性自防水的修复方式,仍然无法有效地将柔性防水层的破坏得到改善。一旦水向结构外层进入后还会进一步将结构混凝土产生脱离,导致其它部位防水有隐患形成。另外在对地下室进行封闭回填之前,地下水的压力一般很难与防水层施工工程的效果进行判定,为了将全面严格的全过程质量控制措施得以建立,使得建筑施工中的关键过程得到有效落实。

 

4.2.2将钢筋混凝土质量通病得到克服,特别是在存在大面积结构混凝土时,应有强有力的措施存在,促使地下室混凝土的成型质量得到保障。

4.2.3对地下室结构设计进行完善,增强结构混凝土的刚度,使其与地下环境的变化得到适应。

 

4.2.4对合适的止水带等配件进行选择,精心对施工缝、伸缩缝以及后浇带等特殊部位进行施工。作为地下室构造的薄弱部位,上述各部位具有成熟的构造方法经验,在对合格的配件进行选择时,精心的施工工艺能够与后浇带施工的关键得到满足,清理打毛原混凝土接触面,通过混凝土浇筑或膨胀性添加的方法进行改善。

 

5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房屋建筑细节部位的防水施工质量的控制进行重视,使各项防水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得到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好建筑防水工程存在的渗漏病害。